关于死亡我们知道什么
阿蒙内特致斯缇科西亚女王的一封回信,其上下文与年代已很难考证。
关于死亡我们知道什么
致斯缇科西亚女王:关于死亡我们知道什么
致斯缇科西亚女王:
尊敬的女王,数日前您的来信我已经收到。诚如您所言,自从塞纳托斯在翁法罗斯诞生以来,不死的黄金岁月已然成为了过去。而我相信,我们也再无机会回到那个时代了。
我知道,在其他的城邦看来,哀地里亚信仰「死亡」一事着实令人畏惧。这并不难理解,对于「死亡」的排斥或许来源于生命更底层的逻辑。您在来信中提到,您想要了解「死亡」,并且希望得到我对于「永生之苦」的解答。这实属让我受宠若惊,我知道永生者和有死者眼里的世界截然不同,也没有把握能够给经历漫长岁月的您提供什么有用的建议。但是既然您渴求一个答案,那么我还是在这里斗胆谈谈我的看法。
我想简单的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因为万事万物终有终结的一天,于是万事万物也就都有了意义,生命也就有了意义。这就是我们如此信仰和爱戴「死亡」的原因。它如此的简单,但也如此的复杂。如果您对此感兴趣,还请劳烦我再多念叨几句。
在哀地里亚,每一年过去我们都会向孩子们献上祝福,祝愿他们距离「死亡」更近了一步。我们会举办各种仪式和节日(例如他们的成人礼),去纪念生命中的每一个特殊和重要的时刻,因为我们知道那些过去的事物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难以有机会再次重现。我们会在离别时向自己的所爱之人郑重告别,会在一天结束时祝福彼此能够明天再见,也会在夜晚入梦前在耳边道上一句晚安。
我们会因为失去而悲伤,也就会因为获得而欢乐。于是我们就学会了珍惜,并且会因为珍惜而感到喜悦,即便对于永生者们来说,这喜悦是短暂的。是的,这听起来会有些荒谬,但事实的确如此,是「死亡」带给了我们喜悦。
但是,对于你们及其所有曾生活在黄金时代的永生者们来说,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例如,我听说在斯缇科西亚从未有过什么庄重的仪式或是节日,甚至根本不存在能够被冠以「庄严的」、「挽歌式的」、「纪念式的」等形容的事物。因为那本身并无必要。在漫长的岁月当中,没有什么东西是重要的,同样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纪念的。在永生者看来,一切的行为和思想都不过是从遥远的过去传来的回响,并且坚信会继续传播至永恒的未来。
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一切的新奇皆来自遗忘」。我想对于经历过一切并且仍要不断经历一切的永生者们来说,万物不过都是无趣无味的旧物。倘若永生者真有什么称得上是「乐趣」,那的确不是我等受迫于死亡之人能够理解的了。
我想到这里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若想要摆脱您先前在信件里提到的「永生之苦」,我给出的答案就是「死亡」。早在塞纳托斯刚刚行走于翁法罗斯的大地之初,就有哲学家提出「永生」不过是一种诅咒,延长生命的寿命本质上不过是重复枯燥乏味之事。事实上持有这些观点的人或许就是哀地里亚这座城邦的最初建城者。
在「死亡」的威胁之下,我们会看重每一次选择,因为每一次的选择对于我们来说都蕴含着「覆水难收」和「无法挽回」的意味。曾有哲学家提出过我们的人生处于一种「永恒轮回」的状态,这意味着你的每一次选择都会在永恒的轮回中被无限次放大,再细微的差距都会改变你轮回的人生。我想作为永生者,大抵是很难感受到其中的不能承受之重吧?
我们知道我们经历的这些时刻并不是永恒,甚至不是永恒的组成部分。不过是一些捉摸不定的幻影。我们如朝露般的生命中的每一次举动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每一张面孔都会想梦中所见那般模糊消失。
因此,我尊敬的女王陛下。如若您要问我对于「死亡」的理解,还请我斗胆将其理解为对于「生命」的理解,因为它们不过是同一件事。而在生命这场旅途之中,「死亡」并不是我们最终要抵达的地方,而是一件需要我们随身携带的行李。若您还存在不理解的地方,请勿急躁,我想我将会在不久后拜访斯缇科西亚。彼时我会告诉你我所知的一切。
最后还请我以一句哀地里亚本地的祝福语作为结束:愿你我皆被笼罩在塞纳托斯的阴影下,因为那将教会我们什么是光明。
哀地里亚
阿蒙内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