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替罪羊的呓语
经某位匿名学者翻译润色的泰坦语远古回声,准确程度未知,有可能包含大量的艺术性加工。收集自所谓的「黄金替罪羊」系统。
(1)
1
扎紧晾干的茴香枝,再让它吸饱橄榄油——趁手的炬火就这样做成了。
生长、枯萎、再度发芽…它们原本与文明世界无关,却被人蛮不讲理地取了名字、又烧成灰烬。
宛如野草丛中那纪念神明的石碑。
世上总要有一只用来替罪的羔羊,旅人如此想道:
火与光即是那罪的化身。
2
微弱的火苗。它的光仿佛少女的长发,如丝绢一般靓丽,却又注定被无尽的黑暗吞噬。
人们总说,光与暗是二元对立——仿佛她们是一对孪生姐妹。
可她们的本质绝不相同:暗是无限的时空、笨拙木讷;光是有穷的生命、闪耀短促。
无名的乌云永远徘徊在牧场的角落。聪明的羊会这样说服自己:
「我毕竟对屠刀一无所知。」
3
天空已走过大海,风暴激起惊涛拍岸。
黑礁上堆满破碎的白色岩石,仿佛盐中长出了地衣:那是浪头被肢解的痕迹。
旅人带着它的羊乘波而去。那波涛比羊毛更白、更年轻——
也更加接近无声的永寂。
4
拾起一根羽毛,就能想象出鸟的声音;所以一根羽毛就是一只唱歌的鸟。
捡到一块陶片,就能想象出陶罐的模样;所以一块陶片就是一只陶罐、一样可以盛满甘露。
见到一位旅人,就能想象出他的故乡;所以一位旅人就是他的故乡、能触摸到那里的彩虹在牧场上说话。
神明想看见世界:因此便有了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