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贤议定书
神悟树庭学派共通教育读本的其中一页,多年来一直作为「要求全文背诵」的重要考点折磨着世代学者。
七贤议定书
神悟树庭历史文献•第三卷 记录者:智种学派 希罗多塔 光历4919年
在树庭建立后,学者们在争论与分歧中保持着克制,如此过了数百年,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争论终于爆发。起因是对于理性与信仰的权衡。部分学者认为树庭应纯然追求知识,另一些则主张不应背离对瑟希斯的敬畏。争论日益激烈,各派学者甚至一度分裂成七个独立的团体,各自在树庭不同区域自行其是。
莲食学派从慈爱之庭迁往偏僻的林地,山羊学派的学者带着他们的奇兽隐居深林,而绳结学派的数学家们甚至扬言要离开树庭,去寻找一片「不被愚人污染的净土」。眼看这座智慧的圣地就要四分五裂,各派才不得不坐在一起商议对策。
经过三个月的反复协商,七派终于同意在逐星天井举行议会。会议持续了整整七天。根据当时的记载,第一天的辩论几近失控。敬拜学派坚持认为,一切研究都应以崇敬泰坦为根本。而曳石学派则反驳说,过度的敬畏会阻碍真理的探索。赤陶学派更是抨击其他派系「以理性之名扼杀艺术的自由」。
争执一直持续到第四天,一场罕见的雷暴雨于白日突袭树庭,众学者被迫转移至友爱之馆避雨休息。就在这个茶休的间歇里,学者们开始思考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何瑟希斯选择以一棵树的形态降临?
山羊学派指出,树木既需要扎根大地,又要向天空伸展;既要遵循生长的规律,又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绳结学派的数学家补充说,树的形态本身就蕴含着最严密的数理结构。而莲食学派则提醒众人,树木的生长离不开阳光、雨露、泥土的供养,正如知识的成长也需要多方的滋养。
到了第六天,各派终于就管理体系达成一致:设立七贤制度,让各派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又能相互制衡。但关于首席贤者的人选,争论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僵局。
每一派都认为自己最接近瑟希斯的理念:智种学派强调对生命本质的追寻,莲食学派坚持身心的修持,山羊学派主张回归自然,绳结学派推崇严密的逻辑,敬拜学派重视神圣的仪式,曳石学派追求完美的平衡,赤陶学派则捍卫艺术的自由。
争论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人们提出了种种方案:轮值制、议会制、甚至抽签制,但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就在僵持不下时,一片树叶从圣树飘落,正好落在议事桌中央。这一幕让在场的学者想起了一个古老的寓言:瑟希斯曾说,理性之树的根系与枝叶同样重要,若偏废一端,整棵树都会枯萎。
沉默良久,不知是谁先说出了一个想法:既然无人能够代表理性本身,不如让首席永远虚悬,以此向瑟希斯致意。这个提议在场间传开,渐渐获得了认同。这不仅象征着对泰坦的敬畏,也提醒着所有学者:任何人都不该僭越理性本身。
到了第六天,各派终于就管理体系达成一致:设立七贤制度,以此实现树庭内部的平衡。七贤并非单纯的学术领袖,而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管理体系。
至此,七贤分别执掌树庭七大要务:
1、智种学派的贤者负责实验与研究的审核,确保探索不会危及树庭安全
2、莲食学派的贤者管理药圃与膳食,维系师生的身心健康
3、山羊学派的贤者监管林地与奇兽,平衡自然与人为的界限
4、绳结学派的贤者主理图书与档案,确保知识的传承与保存
5、敬拜学派的贤者主持重要仪式,维护树庭与泰坦的联系
6、曳石学派的贤者督导体技训练,培养身心合一的修行
7、赤陶学派的贤者掌管艺术教化,滋养心灵与感知的成长
其次,设立了严格的制衡机制:
1、每位贤者任期七年,不得由同一学派重复担任。
2、重大决议需至少五位贤者同意。
3、任何实验或研究若涉及三个以上学派,必须经由相关贤者联合审议。
4、各贤者有权否决本学派内的危险行为。
5、若有贤者失职,其他六贤可联名弹劾。
最后,为确保传承,还设立了继任制度:
1、每位贤者需培养三名继任候选人。
2、继任者必须获得至少四位贤者的认可。
3、不同学派的继任者需互相学习对方专长。
4、继任者需在友爱之馆中共同生活一年,培养默契。
而首席之位,永远留给圣树与理性本身。
在议定书的最后,七派共同写下一段结语:「我们追求知识,但不僭越神性; 我们尊崇信仰,但不背离理性。 如同圣树的根叶交融, 智慧与敬畏当相辅相成。」
从后续的影响来看,七贤议定的结果不仅确保了学术的自由发展,也维系了各派之间的制衡,更重要的是,它为后世树立了一个范例: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多元的融合,而非单一的独尊。正是这次议定确立的平衡,让神悟树庭在此后的岁月里始终保持着活力。
附:现任树庭七贤人名录
莲食学派:美狄亚
山羊学派:███
绳结学派:阿普列尤斯
敬拜学派:██
曳石学派:████
赤陶学派:苏鲁琦珮
智种学派:那刻夏